一、教育背景
2010-2013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博士
2005-2008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硕士
2001-2005青岛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学士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教学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财税改革和国际经济学。
开设的主要课程和专题包括现代经济学、国际税收、我国宏观经济与财税发展趋势等。
三、主要学术论文
1、“新业态发展背景下优化我国税收教育体系的建议”,《税务研究》,2025年第6期;
2、The Capital Market Effects of Local Government Green Special Bonds: An Exam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Stock Liquidit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SSCI),Chen, L., Dai, S., Wang, Z. (Correspondent),2025年6月;
3、Examining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on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practices: a multidimensional governance perspective analysis,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SSCI), Wang, Z., Dai, S., Chen, L., Sun, C., 2025年5月;
4、Carbon reduction triggered by shocks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evidence from China, Applied Economics (SSCI),Dai, S., Lin, H., Wang, Z.(Correspondent) ,Wang, H, 2025年4月;
5、“国际税收发展呈现三大趋势”,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5年1月15日;
6、“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对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的影响研究”,《科学决策》,2024年第11期;
7、“财政垂直非对称性、财政可持续性与地方政府民生支出倾向”,《东南学术》,2024年第5期;
8、“把握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税收定位”,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2024年7月31日;
9、“我国绿色税收体系优化研析”,《税务研究》,2024年第6期;
10、Official or unofficial? extreme bounds analysi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sovereign default,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SCI),Liu A, Wang Z, Wang P, 2024年5月;
11、“从科技和产业发展看国际税收改革趋势”,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4年2月28日;
12、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x on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performance: A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based on financing constraint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SSCI),Liu A, Dai S, Wang Z(Correspondent), 2023年12月;
13、“美国现代供给侧经济学下的税收发展动向”,第一作者,《国际税收》,2023年第11期;
14、“企业高管教育背景多样性对企业税收遵从的影响研析”,《税务研究》,2023年第9期;
15、“共建公平有序的国际税收营商环境”,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3年9月20日;
16、“人民财政与人民税收:文献综述与研究启示”,第一作者,《经济与管理评论》,2023年第4期;
17、“深化税收合作: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3年5月24日;
18、“国际税收要准确把握机遇与挑战”,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3年4月26日;
19、“经合组织税收教育指南更新”,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3年3月29日;
20、“国际税收工作要在新征程上做出新贡献”,第二作者,《税收经济研究》,2022年第6期;
21、“英国:以现代化管理缩小税收缺口”,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2年12月28日;
22、“持续开辟我国国际税收研究新境界”,第二作者,《国际税收》,2022年第10期;
23、“中国加入DEPA的必要性及涉税内容分析”,第一作者,《国际税收》,2022年第9期;
24、“创新与合作:税收助推服务贸易高水平发展”,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2年9月7日;
25、“环境保护税的大气环境效应:RD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评论》,2022年第4期;
26、How does China’s stock market react to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from COVID-19?,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SSCI),Wang Z, Dong Y, Liu A,2022年7月;
27、“论文选题不妨‘大题小做’”,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2年6月15日;
28、“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征管现代化”,《当代财经》,2022年第6期;
29、“税收征管环境与企业税法遵从:基于上市公司的研究”,第二作者,《税务研究》,2022年第3期;
30、“财政可持续性与地方政府教育努力程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年第2期;
31、“高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助力经济稳字当头发展”,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2022年2月16日;
32、Does cultural distance hinder expor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Economic Modelling (SSCI),Liu A, Lu C, Wang Z, 2021年11月;
33、“RCEP关税安排及未来展望”,第一作者,《国际税收》,2021年第11期;
34、“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与财政理论研究”,第二作者,《财政研究》,2021年第11期;
35、“‘入世’二十年我国涉外税制的回顾与展望”,第一作者,《税务研究》,2021年第11期;
36、Does informal economy undermine the effects of China’s aid on it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SSCI),Liu A, Wang Z(Correspondent), Zhu P, 2021年9月;
37、“提升站位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税收合作”,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2021年9月15日;
38、“对‘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重大决策的深层理解”,第二作者,《当代财经》,2021年第9期;
39、“把握三个关系,迎接数字经济税收挑战”,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1年8月11日;
40、“文化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出口影响的比较研究”,《东南学术》,2021年第4期;
41、“‘支柱二’方案、苹果税案与国际税收规则竞争”,《经济与管理评论》,2021年第4期;
42、“日本碳税发展趋势与启示”,第二作者,《国际税收》,2021年第5期;
43、“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边境税定位与发展”,第二作者,《税收经济研究》,2021年第1期;
44、“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推动国际税收合作”,独立作者,《中国税务报》,2021年1月13日;
45、“对‘过紧日子’重要思想与财政实践的几点认识”,第二作者,《财政研究》,2020年第12期;
46、“减税降费背景下企业税负对创新的影响研究”,《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年第6期;
47、“减税降费的就业促进效应——基于异质性企业框架视角”,第一作者,《税务研究》,2020年第10期;
48、The roles of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dist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vidence from China’s trade with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China Economic Review (SSCI),Liu A, Lu C, Wang Z, 2020年6月;
49、“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推动‘一带一路’税收合作持续向前”,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2020年6月10日;
50、“共建‘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非税收合作展望”,第一作者,《国际税收》,2020年第1期;
51、“双边税收协定与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投资”,《财贸经济》,2019年第11期;
52、“‘一带一路’国家税收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税收经济研究》,2019年第3期;
53、“走深走实中的‘一带一路’税收合作”,《中国税务报》,2019年4月24日;
54、“税收竞争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税务研究》,2019年第3期;
55、“OECD环境税近期发展趋势分析”,第一作者,《国际税收》,2019年第2期;
56、“中国特色涉外税收研究的三点体会”,第二作者,《国际税收》,2018年第12期;
57、“文化差异比制度差异更重要吗?:来自中国对非洲出口的经验证据”,第二作者,《世界经济研究》,2018年第10期;
58、“关税税目比较研究与新形势下我国对策建议”,《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年第4期;
59、“减税降费与促进高质量就业——基于PVAR模型的研究”,第一作者,《税务研究》,2018年第6期;
60、“打造税收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升级版”,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2018年6月13日;
61、“中国对非援助是‘新殖民主义’吗——来自中国和欧盟对非援助贸易效应对比的经验证据”,第二作者,《国际贸易问题》,2018年第3期;(《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9期全文转载,获选《世界经济年鉴》“2018年国际政治经济学最佳中文论文TOP10”)
62、“OECD环境税近期发展及启示”,第一作者,《国际税收》,2018年第1期;
63、“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新时代政治税收关系的视角”,第二作者,《中国税务报》,2018年1月24日;
64、“新时期中国关税运用:定位、水平与调整”,《财经智库》,2017年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8年第2期)
65、“自由贸易试验区税收效应评析——以福建为例”,第一作者,《税务研究》,2017年第9期;
66、“‘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第三方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第二作者,《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67、“《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管理会计要素的调查证据”,第四作者,《财政研究》,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理论版)》2017年9月转载)
68、“OECD环境税发展趋势及政策启示”,独立作者,《国际税收》,2017年第4期;
69、“当前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税收关系的七个问题”,《国际税收》,2017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14期全文转载)
70、“资源掠夺还是多因素驱动?——非正规经济视角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第二作者,《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
71、“货币政策视角下银行治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第二作者,《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年第1期;
72、“再论依法征管和税收任务的内在统一”,第二作者,《税务研究》,2017年第1期;
73、“财政分类支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西部地区为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收》2017年第3期转载)
74、“当前国际税收变革的三点认识”,第二作者,《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年第6期;
75、“新常态下中国对非洲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非正规经济的视角”,第二作者,《国际贸易问题》, 2016年第2期;
76、“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国际税收合作新要求”,第二作者,《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年第6期;
77、“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案例研究”,第一作者,《国际税收》,2015年第10期;
78、“非正式部门会影响到中非贸易发展吗?——基于引力模型的经验佐证”,第二作者,《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9期;
79、“税制结构优化与我国消费增长”, 第一作者,《税务研究》,201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收》2015年第11期转载)
80、“树立大国税收理念 推动国际税收合作”,第二作者,《税收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
81、“英国税收经验及启示”,独立作者,《国际税收》,2014年第12期;
82、“银行涉税信息与税收征管:分析框架与经验佐证”,第二作者,《税务研究》,2014年第6期;
83、“增值税的效应理论及实证研究:前沿与启示”,第二作者,《税务研究》,2013年第10期;
84、“双准特定要素模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兼论对‘营改增’的政策启示”,第二作者,《东南学术》,2013年第4期;
85、“发展中国家现代服务业与税收政策: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第二作者,《财贸经济》,2012年第4期;
86、“房地产税改革:公共财政与发展财政统一的思考”,第二作者,《财政研究》,2011年第12期;
87、“增值税的贸易效应: 理论进展和经验分析”,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88、“国际税收竞争模型构建评析”,第二作者,《税务研究》,2008年第12期;
四、主要科研课题
1、2024年3月至今,主持“推动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课题(福建省社科基金(2024)一般项目),作为项目主持人;
2、2024年3月至2024年11月,主持“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税则编纂制度研究”课题(部省共建课题),作为项目主持人;
3、2023年6月至2023年9月,主持“关于‘一线’不予免(保)税和‘二线’不予退税货物清单优化调整方案”课题(平潭综合实验区财政金融局课题),作为项目主持人;
4、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主持“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进口税收政策体系研究”课题(部省共建课题),作为项目主持人;
5、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主持“地方债务风险治理重点及改革建议”课题,作为项目主持人;
6、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主持“自由贸易试验区财税政策研究”课题(部省共建课题),作为项目主持人;
7、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参与“山西省财政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8、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主持“全球产业链重塑与自贸区布局的相关性研究”课题(部省共建课题),作为项目主持人;
9、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参与“关于健全地方税体系建设研究”课题,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10、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参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闽台融合发展的税收支持体系研究”课题,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11、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主持“5C是推进税收现代化重要动力的研究”课题(课题金额3万元),作为项目主持人;
12、2019年,参与“新时代减税降费与财政可持续性研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13、2019年11月至2022年3月,参与“文化差异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机理与对策研究:基于异质性企业视角”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14、2018年至2019年,主持“新时代政府财政管理规划平台(南宁方向)”课题(课题金额40万元),作为项目主持人;
15、2018年至2019年,参与“新时代政府财政管理规划平台总体思路”课题(横向课题),作为项目参与人;
16、2017年,参与“中国关税税目税率调整的中长期规划研究”课题,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17、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下提升福建省对外开放水平的税收支持体系研究”课题,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18、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参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背景下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研究”课题,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19、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参与“新常态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互动机制研究”课题(国家社科基金(2015)一般项目),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20、2015年至2017年12月,主持“福建自贸区税收制度创新研究”课题(福建省社科基金(2015)青年项目),作为项目主持人;
21、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参与“反倾销税与反倾销补贴: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研究”课题(司法部(2002)重点项目),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22、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参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研究”课题(中国财政学会(2011)年度招标课题),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
五、主要工作经历
(1)2008-2010,兴业银行总行研究规划部,职员、中级经济师(金融类)
(2)2007-2008,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UN ESCAP),Internship(TID/LLCDs)
职位: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
社会职务:厦门市思明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委员、人大代表,中国税务学会第九届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第七届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对外财经人才库成员,财政部税政管理人才库第一批成员,福建省金融监管局金融工作专家库成员
研究方向:财税改革、国际经济学、“一带一路”财经发展
联系方式:wangzhixuan@xna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