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合主办的云顶论坛第59期暨首届“中新会计领军者对话”学术论坛在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共筑可持续未来:绿色贸易与国际合作”为主题,汇聚中新两国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校及企业代表,围绕可持续发展、绿色贸易规则、ESG信息披露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绘国际绿色贸易合作新蓝图。

论坛开幕式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丁友刚教授主持,他首先代表学院,对来宾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中新会计领军者对话”学术论坛是由学院与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新加坡管理大学三方联合打造的“云顶论坛”品牌下国际化、常态化的子论坛,旨在推动中新财经界建立稳定交流合作机制;他强调,本次论坛紧扣全球可持续发展大势,将为应对绿色规则碎片化、凝聚合作共识、探索绿色贸易路径搭建关键平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赵鸣骥在致辞中强调,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成为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多种污染防治项目提供了专业服务,并审计了大量污染防治相关资金;中注协已发布可持续信息鉴证准则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完善准则体系,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总领事庄志嘉指出,新加坡将持续参与中国经济建设,尤其在绿色金融、碳交易等领域深化合作;新加坡成熟的会计体系与专业人才,可为福建、厦门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助力中资企业通过IPO、债券发行融入全球资本。

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会长张思乐表示,当下世界仍面临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严峻挑战,衡量发展成果的标准应转变为“是否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增长”。中国与新加坡在绿色转型理念与实践上高度契合,会计行业可将承诺转化为数字、构建信任,两国可通过共享绿色经验、共建绿色供应链、共育绿色人才深化合作,携手推动绿色、公平、可持续的贸易体制建设。

新加坡管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连栋教授指出,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危机、经济碎片化等多重挑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新中关系应在深厚互信基础上深化绿色经济与数字转型领域合作,这对东盟乃至全球稳定繁荣意义深远。
论坛开幕式结束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新加坡管理大学三方代表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在高端论坛、智库建设、研究生教育、线上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这标志着中新财经领域合作迈入新阶段,将为区域发展培养具备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本次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共有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资深专家,围绕可持续信息披露、企业ESG治理、绿色供应链、循环经济、国际绿色规则等维度,带来前沿洞见。主旨演讲环节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邓建平教授主持。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指出,ISSB准则已覆盖全球60%的GDP与5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与新加坡均在首批应用该准则的经济体之列,这将为两国企业跨境贸易减少规则壁垒。他强调,企业披露可持续信息不仅要“心中有数”,更要“眼中有钱”,应注重将环境风险转化为财务价值,争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先行者。

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上海分会主席、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企业管治主管合伙人钱剑虹以“天人地”“真善美”的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ESG,建议将ESG嵌入业务全流程,政府应发挥掌舵人与赋能者作用,推动ESG从软要求变为硬约束。

新加坡管理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楼云副教授基于实证研究,分析全球供应链ESG合规趋势,指出客户通过在供应协议中加入ESG条款可使供应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客户范围三排放披露也有助于供应链绿色化,强调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阳光,需严格执行ESG条款,做好信息披露,以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厦门海峡可持续产业联合会执行副秘书长蒋南青博士从循环经济视角,解读欧盟《生态设计法规》(ESPR)与数字产品护照政策,指出循环经济可解决近半数的产品碳排放问题,提醒出口企业提前布局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关注再生材料使用等合规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黄世忠教授呼吁中国企业将“绿色竞争力”纳入发展战略,通过产品碳标识认证、生态设计创新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新型贸易壁垒,强调ESG已成为国际商业语言与话语体系,中国企业应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与出口实践经验,积极应对挑战。

圆桌讨论环节,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ESG研究中心主任翁若宇副教授主持,与会嘉宾以“竞合共生:国际绿色贸易新局”为题,就绿色贸易壁垒应对、ESG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竞争与合作应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本次论坛不仅为中新绿色贸易合作搭建了常态化交流平台,更彰显了会计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厦门将持续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成为国际绿色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与“桥头堡”。未来,随着中新合作不断深化与国际规则协同推进,绿色贸易必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