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云顶论坛第60期|“新征程上中国税收发展的机遇与前瞻”研讨会暨第十届“邓子基财税 学术论文奖”发布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9-15     编辑:office      点击:

2025年9月13日,由中国税务杂志社、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和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税务杂志社《税务研究》编辑部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研究中心承办的“新征程上中国税收发展的机遇与前瞻”研讨会暨第十届“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发布会在学院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围绕“新征程上中国税收发展的机遇与前瞻”这一主题,探讨新征程上税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推动市场统一中的新定位、新思路和新举措。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

开幕式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邓建平主持,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丁友刚;中国税务杂志社副总编辑、编审韩霖与邓子基资深教授学生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原研究总监詹向阳致辞。

丁友刚指出,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自诞生之初,便与中国的税收事业发展血脉相连、同频共振。学院的成长,既深深扎根于税收改革的丰沃土壤,也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中所迸发的蓬勃生机。他强调,新征程上中国税收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汇聚智慧,深入研究如何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同时,中国税收发展离不开财税理论的创新引领,要进一步弘扬邓老“教书育人,出人才出成果”的治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扎根中国实践、探索时代真知。

韩霖提出,“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始终以严谨的标准、专业的视角发掘并推广财税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财税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中国税务杂志社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她重磅宣布《国际税收》正式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她强调,税收的前瞻性探索为我国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思路与动力,未来应打破领域壁垒,凝聚协作合力,产出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精品成果。

詹向阳是邓子基资深教授培养的108位博士研究生之一。她指出,邓老被学界誉为“财政学泰斗”和“一代宗师”,是万千学子心中一座令人高山仰止的精神丰碑。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的设立,旨在弘扬和传承邓老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她期待在邓子基教育基金会卓有成效的组织下,有更多有价值、有创新的财税理论和年轻学者不断涌现,为建设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第十届“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奖”发布会由中国税务杂志社《税务研究》编辑部主任、编审陈双专主持,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助理赵敏宣读获奖名单,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税系主任袁娇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在主旨演讲环节,十位国内知名财政学者基于新征程中国税收的思想遵循、发展机遇与税收定位,探讨了应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的税制改革与优化方向、税收治理与创新方法,为新征程上中国税收新发展贡献真知灼见。主旨演讲环节由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志烜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马海涛发表《数智时代的财税制度改革思考》主题演讲。他指出,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生产要素、重构价值创造过程、重塑经济组织形态,对传统财税治理和国际税收规则形成冲击。对此他表示,积极应对数智时代的挑战,应以多边合作凝聚治理新共识、以顶层设计确立财税新原则、以远见卓识培育时代新人才,助力中国税收在新征程中把握机遇、实现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杨灿明发表《关于中国开征遗产税的思考》主题演讲。他从第四次分配视角,探讨了遗产税在缓解代际收入不平等方面的作用。针对当前反对或暂缓开征的五类假说,即国际气候说、作用有限说、作用相反说、技术障碍说和替代选择说,杨教授提出不同见解,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他强调,在我国代际收入差距显著扩大的背景下,亟须加紧对遗产税的相关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教授胡怡建作《新时代中国税收改革发展新特征分析》主题演讲。他从十个角度剖析了新时代税收改革发展呈现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包括税收发展新使命、税收增长新常态、税制结构新形态、税收法治新理念、税制改革新思维、减税降费新举措、税收治理新方式、税收科技新引领和税收开放新格局。在新征程上,他强调应把握机遇,前瞻谋划,加强对税收新特征的研究与把握,持续推动税收制度创新。

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教授王乔发表《平台经济发展与税收治理现代化》主题演讲。他指出,平台经济具有信息连接性、资源融合性、信息隐蔽性、空间虚拟性等鲜明特征,造成税源监控难度加大、计税依据难以判别、平台交易信息分散等问题。他表示,新征程上应顺应平台经济发展需要,从明确纳税主体、明确收入性质、加强数据利用能力、提高数字监管水平等方面构建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王敏作《数智时代税制优化的微观视角》主题演讲。他指出,税收治理的微观主体是企业法人纳税人和自然人纳税人,税基界定与数据要素脱节、课税规则与数字业态不匹配、征管模式与数字经营脱节,是数智化背景下现行税制在微观层面的适配短板。他强调,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再优化的基础是高质量的数据,可以通过建设高可信跨境数字基础设施,实现数据驱动的税制与征管再优化。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邢丽发表《数字经济的税收收入贡献问题思考》主题演讲。她指出,我国数字经济的税收贡献低于其GDP贡献,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税收贡献均有待提升。这一方面源于数字经济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源于数字经济相关税制不健全引发税收流失。她表示,既要坚持税收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也要提升税制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适配性,减少漏洞并拓展税源。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主任、教授冯海波作主题演讲《人工智能与税收治理:挑战与应对》。他表示,人工智能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或产生资本替代劳动的问题。在税收治理中,需直面人工智能难以清晰界定、单独征税困难的现实,通过税收制度创新,尽可能地降低人工智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蒋震作主题演讲《适应数字经济新业态的税制改革与创新》。他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数据要素已经成为劳动价值创造的新载体、新源泉,须深入研究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劳动价值创造规律。他强调,数字经济新业态对税源结构、生产组织形态和劳动要素地位均产生了影响,短期内应聚焦税制改革以优化税收分配,中长期则应系统深入研究税制创新的可行性。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教授刘晔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发展的重要论述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主题演讲。他从税收服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手,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税收发展的重要论述与实践。他强调,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税收发展的探索,有助于新征程上深刻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税收理念的时代要求。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首任院长、教授邓力平作《高质量发展视野下的中国税务定位》主题演讲。他指出,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和最新要求。新征程上可以从“四对关系”中领悟中国税务新定位,即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体制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的关系。

在下午的四个平行分论坛上,四十余位学者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基本遵循,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绿色发展、关税冲突及新质生产力等前沿议题,深入探讨了这些热点领域对税制改革和税收治理产生的深刻影响,并重点聚焦国内税制优化与国际税收协调两大主线,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共同为新征程中国税收发展贡献智慧。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紧扣时代脉搏,为探索新征程上税收如何更好地把握数字时代的新机遇、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国内外环境的新挑战提供了高层次对话平台。专家学者们表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推动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建言献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