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各级人大代表换届年,五一假期刚过,来自辽宁、四川、海南、黑龙江、山西、河北、浙江各省市人大代表、人大系统干部齐聚学院。我院发挥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优化人大系列课程设置,汇集业界专家学者,积极为各级人大代表提供系列培训。
自2008年首次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培训至今,学院共举办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班9期,总计培训全国人大代表3710人次,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常态化培训基地之一。受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的影响和带动,福建、贵州、四川、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海南、广东、浙江、内蒙古、西藏等多个省市自治区人大代表来院培训,成为学院培训的一大特色。
一、立足高端,创建人大代表学习平台
学院积极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师资力量,以优质课程为载体,积极向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宣传宏观经济政策,构建起各级财政部门同人大代表之间相互沟通、增进了解的桥梁。去年,学院共举办各级各类人大代表学习班56期,参训代表5035人次。其中省级代表学习班15期,参训代表达1755人次;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1期,参训代表380人次,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曾多次莅临我院出席全国人大代表开班仪式并发表讲话。我们在做大做强培训业务的同时,扎实做好财政政策宣传工作,以实际行动投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时代潮流。
二、发挥优势,将财政政策宣传贯穿人大代表培训
近年来,我院通过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将财政工作宣传贯穿于各级各类人大代表培训中。在课程设置方面,我院常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预算管理》《宏观经济形势与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全口径预算审查与监督》《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与财政管理创新》等十余门集中反映当前财税体制改革形势、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履职实际的有关课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参训人大代表展示我国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今后的主要着力方向。除了单独的课程设置外,针对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的财经领域内容,我院还举办多期人大代表财经预算专题培训班,政策宣传由表及里,向纵深方向不断推进,帮助参训人大代表深刻领会财政预算中的“财”与“政”。此外,我院还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最新动向,适时调整有关课程内容,在强化课程时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培训学习给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带来的实际意义。
三、 多点突破,全面助力人大代表履职尽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我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有序开展人大代表系列培训。我院组织专门人员深耕人大代表培训领域,在将培训优质资源、财政政策宣传和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形成了“教学-宣传-服务”一体的人大代表履职培训模式。应各级人大代表培训班主办方要求,我院在做好财政中心工作宣传推广的基础上,探索开发环保、立法、科教文卫事业建设等主题的相关课程,受到参训人大代表的广泛好评。当前,我院人大代表系列培训已覆盖23个省、市、自治区,培训期数和参训人数不断攀升,我院已成为多个省份人大代表的常态化培训基地,也为财政政策宣传创造了广阔平台。
服务人大代表,重任在肩。我们将继续以拓宽人大代表的知识广度,增强人大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以提高人大代表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人大代表的依法行政和科学发展的水平为培训目标,紧扣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热点,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不断完善人大代表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为人大代表培训学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