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会计报》刊文|探索构建特色鲜明的审计专业博士培养体系

发布日期:2025-09-15     编辑:office      点击:

2025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启动首批审计专业博士招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录取15名。

202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首批审计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正式迈入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行列,为学院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会计学院奠定坚实基础,开启培养引领审计未来发展拔尖人才的新篇章。

锻造审计学科核心竞争力

自2002年筹办至今,学院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发展,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审计人才培养领域,学院牢记为国家培养审计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重要使命,积极推进审计人才自主培养,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鲜明办学特色。

截至2025年7月,学院已累计培训注册会计师超6.5万人次,审计部门专业人才约1.2万人次;积极开展会计、审计等专业硕士培养,毕业生超2500名,在应用型、实践型会计审计人才培养领域树立深厚的行业影响力。科研与智库建设是学院锻造审计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另一支柱。学院研究团队长期深耕财务舞弊研究领域,围绕财务舞弊动机和手法、审计失败防范等问题,产出丰硕的科研成果。

2017年,学院联合成立“中国财务舞弊研究中心”,成为国内率先将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于财务舞弊研究的先行者。依托该平台,合作伙伴研发“天健财判财务智能预警系统”,弥合了会计实务与学术研究之间的鸿沟,对资本市场审计和监管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创新突破,使学院在资本市场审计和监管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与领先优势,为审计博士专业学位点获批筑牢坚实的学术根基。

打造大审计学科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审计研究的重心从微观审计技术方法,拓展至中观行业规划与监管政策,延伸至宏观审计监督政治功能与国家治理效能。在此背景下,财政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深度融入审计研究,推动审计学科进入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战略期。

学院作为财政部直属单位,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实施与财会监督、审计监督体系构建中的关键需求,强化资源整合与学科融合,形成“国家治理与审计监督”特色研究方向。学院财税研究团队,依托其在财政税收领域的深厚学科积淀,深化与传统审计理论方法的交叉融合,在财政体制改革、财税政策研究以及财政审计监督等领域产出丰硕成果,为国家治理与审计监督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普及和“双碳”目标推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正从自愿性实践加速转向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学院敏锐把握趋势,着力推动传统审计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度融合,形成“ESG信息披露与审计”新兴交叉研究方向,通过专业审计与鉴证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学院审计学科建设始终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紧密结合国家政治、经济和管理活动的现实需求,从资本市场审计与财务舞弊传统研究延伸至国家治理与审计监督、ESG信息披露与审计等前沿领域,通过交叉融合会计、金融、财税、法学等学科,逐步构建大审计学科格局。

构建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

下一步,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决策部署,发挥学院审计学科的传统优势、实践导向的办学特色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资源,聚焦资本市场审计与财务舞弊、国家治理与审计监督、ESG信息披露与审计三个研究方向,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审计专业博士自主培养体系。

深化PSHG培养理念。学院秉持政治思维(Political Thinking)、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人文精神(Humanistic Spirit)、全球视野(Global Vision)的PSHG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前瞻力、洞察力与领导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审计拔尖人才。政治思维: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科学素养:贯通理论与实践,培养审计思维与创新意识;人文精神:塑造诚信、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行业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掌握国际规则,推动全球对话与合作。

构建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学院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与实践模块协同支撑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模块筑牢政治思维与全球视野。进阶式专业课程模块注重夯实审计核心理论的同时,嵌入智能审计技术与方法、可持续信息披露与鉴证等前沿课程,并系统融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课程,致力于培养博士生的复合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实践模块紧密对接审计实践,通过深入政企一线的定制化移动课堂,提升博士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审计问题的实战能力。

打造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围绕PSHG培养理念,发挥贴近政策制定和行业实践的独特优势,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依托中国财务舞弊研究中心、ESG研究中心等平台及行业资源,组织博士生参与审计行业调查、项目开发、方案设计与实施、案例开发、现场教学等实践活动,强化博士生审计思维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同时,利用博士生经验与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与优化建议,实现人才培养与财经实践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组建“学术主任+导师团队”组织架构。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整合院内外顶尖师资,构建“学术主任+导师团队”协同共育组织架构。学术主任主导培养方案设计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此同时,组建“主导师—副导师—行业导师”“三位一体”导师组群;主导师作为团队核心,聚焦学术引领与培养质量把控;副导师侧重提供技术支撑与研究方法指导;行业导师则邀请实务界权威专家,专注实践对接与案例资源支持。通过“学术主任+导师团队”协同指导,突破传统单一导师制在知识结构、资源网络与指导精力上的局限,为培养复合型审计拔尖人才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长期以来,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聚焦优势学科专业学位,坚持“高端、精品、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经过多年深耕,构建了包含1个审计专业博士学位点和会计、审计、税务、金融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的财经财会学科格局。这一学科格局的建立,不仅充分体现了学院在财经领域的深厚积淀和独特优势,更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财经专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