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管理会计在我国急剧升温,特别是财政部发布的《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是管理会计发展进程的标志性里程碑,其中有关指引体系建设中,特别推崇最佳实践。我国最佳案例研究资源丰富,如何在案例研究中发现管理会计的“最佳实践”?11月22日上午,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博士从“2014海峡两岸管理会计最佳实践论坛”的关键词“最佳实践”的定义出发,分享“发现管理会计最佳实践――理论、方法与应用”。
于增彪教授认为,“最佳实践”是做事的标准方法或标杆,源于案例,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案例研究具有随机性、主观选择性和未被证实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案例研究并非属于研究,而最佳实践具有完整性和可比性或兼容性的特征。比如,Kaplan的原创性作业成本法(Original ABC)和估时作业成本法(TD-ABC)以及平衡计分卡都是最佳实践。管理会计一个创造企业(或组织)价值的信息系统,于增彪教授从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开始,分别介绍了“三横五纵”的管控系统,战略会计、老板会计、资源会计、绩效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行为会计六个会计模块。他认为发现最佳实践的过程就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在管理会计上的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于教授进一步通过中原油田、华北制药、中国石油、巨力索具、中国一汽等丰富的案例分享介绍如何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管理会计最佳实践。
于增彪教授分享的“发现管理会计最佳实践――理论、方法与应用”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应用,为与会人员的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发现管理会计最佳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框架,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通讯员:陈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