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设 >> 教研动态 >> 正文

胡玉明教授谈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过去、现状、未来

发布日期:2014-12-01     点击:
    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需要相应的符合中国文化的管理会计的支持。11月22日下午,暨南大学管理会计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胡玉明博士在“2014海峡两岸管理会计最佳实践论坛”上用风趣、生动语言描绘了“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过去、现状、未来”。
    胡玉明教授认为:1978年以前中国没有管理会计的概念并不代表在中国没有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相反,在中国计划经济下的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具有一些鲜明的“中国元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它解决了西方国家管理会计难以解决的问题。1978年之后,中国逐步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出现了大量管理会计实践的“典型”案例,学术界开始介入实务界,共同总结并提炼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典型”案例。胡玉明教授提出,过去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更多地是向西方“取经”,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中国管理情境的管理会计问题就是世界性的主题,中国会计学术界必须转变观念,从“模仿式研究”、“跟踪式研究”和“改进式研究”的“取经时代”,全面转入“原创性研究”的“造经时代”。因此,在未来,中国管理会计的学术界与实务界应该更紧密地合作,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理念,将管理会计的研究根植于中国管理情境,从而提炼出彰显中国特色的研究主题。
    胡玉明教授的精彩演讲,让现场与会人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穿越历史长河,思考过去我们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上已经做了什么,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未来我们可能做什么?(通讯员:陈菡)